2007年,寧夏出臺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地方儲備糧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2015年進行了第一次修正。2023年8月2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地方儲備糧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共8章48條,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訂主要聚焦地方儲備糧的計劃、儲存、輪換、動用和監督管理等五方面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將進一步規范寧夏地方儲備糧管理,提升寧夏糧食儲備現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一、新修訂的《條例》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對標對表,健全體制機制。條例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安全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準確把握糧食安全責任制和糧食儲備體制機制改革的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對我區儲備糧的計劃、儲存、輪換、動用等作出專章規定,明確自治區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建立自治區、設區的市、縣(市、區)三級儲備制度,確保我區儲備糧管理于法有據。
二是立足實際,突出地方特色。條例緊緊圍繞寧夏儲備糧管理工作實際,針對目前我區儲備糧管理體制與實際情況不符、財政補貼標準過低且未動態調整、儲備糧質量要求與國家規定不一致、糧食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陳舊落后等現實問題,堅持問題導向,對建立三級儲備制度、動態調整財政補貼標準等作出制度安排,對儲備糧質量要求和檢驗制度、加強倉儲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作出專門規定,增強條例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關注民生,強化惠民利民。條例以人民利益為核心價值取向,積極回應承儲主體訴求,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放管服”改革精神,取消“儲備糧儲存資格”行政許可,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修改儲備糧承儲主體應具備的條件,強化便民利民措施,回應社會關切,滿足人民群眾所想所愿。
四是凝聚共識,堅持開門立法。在條例的修訂過程中,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建議,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立法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來自人民、植根人民的橋梁紐帶作用,使條例更好地接地氣、聚民智,以高質量立法推動高質量發展。
二、《條例》還有以下幾方面亮點
一是明晰職責分工協同保障。為確保地方儲備糧管理實現統籌規劃、協同保障、分層監管、各司其職,《條例》明確了監管部門和承儲主體在儲備糧工作中的各自職責。明確糧食和儲備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儲備糧的行政管理和行業指導,對儲備糧的數量、質量和儲存安全實施監督檢查;財政部門負責安排本級儲備糧的貸款利息等財政補貼,并對有關財務執行情況實施監督檢查。同時強調自治區直屬糧食儲備企業應當對儲備糧數量、質量和儲存安全負主體責任,其他承儲主體要對儲存的儲備糧的數量、質量和儲存安全負責。
二是全面推進科學數字儲糧。為了進一步提高地方儲備糧管理水平,在《條例》修訂過程中,堅持立法應順應現代化趨勢,對地方儲備糧管理數字化智能化建設作出制度要求,明確規定縣級以上糧食和儲備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完善糧食監管信息化平臺,對儲備糧的數量、品種、質量、儲存狀況等實行動態監管。同時鼓勵支持糧食倉儲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提高綠色科學儲糧水平。
三是加大違法行為懲處力度。新修訂的《條例》嚴格依據上位法規定,明確了針對承儲主體的九項禁止性行為并規定了相應的罰則,提高了處罰額度,增加了處罰種類,加大了處罰力度。同時,明確了糧食和儲備行政管理、財政、市場監督管理、審計部門的監督檢查職責,完善了監管部門的監督檢查措施,形成監管合力。(來源:自治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